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

【H.W.】科學與哲學

請依下述問題概述「瑪麗黑白屋論證」的結構,並評價此論證的合理性。
甲、 簡述「瑪麗黑白屋論證」的結構。
乙、 「瑪麗黑白屋論證」論證人工智慧並不能產生「感性」(qulia)的性質,
請問它如何論證此點的?
丙、 請評論此論證,您認為合理或不合理。







甲、
假設有一個極為聰明的女孩名為瑪麗。她從小生活在只有黑與白的房子當中,所接觸的環境皆由黑白組成。瑪麗僅藉由一台黑白電視機得到資訊,從這台黑白電視機她得以學習到所有的知識,並假設她完全能用自己的智慧理解。
可是就算瑪麗可以因此知道紅色的定義,紅色又可能帶給人什麼樣的聯想,但當有一天她真的離開黑白屋,看到紅色的鮮花時,她才能真正明白紅色是什麼,體會到紅色花朵帶給她的感受,進而產生主觀的感覺,這樣的經驗是在黑白屋中無法得到的。



乙、
瑪麗在黑白屋裡面,已經學習到有關於顏色的所有資訊,包括光波對眼睛的刺激與腦神經的活動,也知道紅色理論上會帶給人們甚麼感受。但是當她踏出黑白屋,親眼看到外面的顏色,見到紅色的花朵,才能親身體會到顏色所賦予的感動。
這種體驗只能藉由親眼看到而得,這樣的經驗會讓她對紅花產生主觀的記憶,也代表她之前所學到的知識並不足以讓她產生這樣的感受。此論證反駁了唯物論的觀點:「心靈就是物理作用,除了物質之外不需要其他的原料就能製造出心靈。」按照唯物論的說法,物理現象應當可以用來完全解釋心靈現象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具備所有關於物理現象的知識,則我們對心靈就必然有完全的體悟。但黑白屋中的瑪麗已具備所有物理知識,在出去之前卻仍然無法體會紅色的感覺。
依照此論證的解釋,利用資料庫做為知識來源的人工智慧,只擁有豐富的資訊與客觀的定義,縱然具備了所有物理知識,仍然無法完全解釋心靈,人工智慧既然缺乏心靈的感受,也就無法產生「感性」的性質。



丙、
黑白屋論證認為感官體驗和心靈的連結十分密切,所以瑪麗在沒有親眼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前,不能解釋看見紅色時產生的心靈活動;並由此推論,如果人工智慧僅有龐大的資料庫而已,似乎很難擁有感性的特質。
我覺得此論證有一定的合理性,但還不夠嚴密。它用唯物論的觀點反推,僅能推論人類的心靈不能單純只用物理方法分析,不能直接證明感性的特質只存在於生物而不存在人工智慧。
再者,黑白屋論證有先天的缺點讓人對它保持存疑的態度。首先,科學家不可能實施黑白屋的實驗,所以不能確認瑪麗的真實反應;其次,心靈一詞太過抽象,我們甚至還無法確切定義心靈是甚麼,不知道那究竟是屬於靈魂的範疇,還是生物科學所能證實的生理活動。
況且,我們要如何觀察一個人或一個物體的心靈活動?又從何得知他們內部的想法?僅用文字描述就足夠了嗎?語言真的能表示心靈的運作嗎?
由於黑白屋的一切結果都建立在理論上沒有證明,使它不容易說服大眾。盲人即使學習了所有有關顏色的知識,仍無法體會色彩是甚麼,難道他就因此不能對顏色產生感性的特質嗎?
就我個人而言,我相信心靈的不可化約性,它並非只是腦神經元和化學分子的作用而已,它是人類之所以如此獨特的原因,瑪麗黑白屋試圖表達這一點,不過Frank Jackson的推論過程中建立在他所設定的前提上,令人有種被侷限在特定視角的感覺。




資料來源:

http://www.academia.edu/8443477/%E7%8E%9B%E4%B8%BD%E7%9A%84%E5%A4%A7%E8%84%91%E4%B8%AD%E5%8F%91%E7%94%9F%E4%BA%86%E4%BB%80%E4%B9%88


GRADE:87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個紀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